对固体绝缘材料的电气强度及电气性能分析研究
击穿性能不仅是聚合物绝缘电介质材料的最基本的要求还是聚合物绝缘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提高绝缘材料的电气强度的最为重要的研究任务之一。通过对聚合物绝缘材料击穿性能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电气性能从而为开发新的绝缘复合材料、提高材料的电绝缘性、耐老化性和稳定性、设计更合理的绝缘材料的结构等奠定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聚合物大都具有较优异的绝缘性能已经被广泛的用作电气绝缘材料在电气绝缘材料领域,聚合物作为绝缘材料已经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电力设备和电子器件的发展也对绝缘材料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例如要求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能够耐受的电场强度越来越高使用寿命要求越来越长能够长期耐受各种苛刻条件等这就需要人们对许多新的问题去探索解决。
聚合物绝缘材料的击穿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的大小不仅依赖于聚合物绝缘材料的微观结构电极材料、空间电荷分布、界面的几何尺寸和理化特性以及其它因素电、热、辐照、机械力、化学等对聚合物绝缘材料作用的影响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人员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的击穿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各种影响聚合物绝缘材料击穿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各种击穿理论。
曹晓珑等人总结了聚合物击穿机理研究的近期观点把凝聚态聚合物的击穿按照发展过程分为长时击穿和短时击穿。短时击穿即电子崩击穿其特征是它的击穿强度具有负厚度和正温度的关系击穿时延。等人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支持电子崩击穿机理。这一过程是一种低温下的纯电子击穿过程自由体积为电子在电场下提供动能的条件自由体积越大电子平均自由程越长碰撞后产生的电离概率越高击穿场强就越低。长时击穿其代表是电老化击穿。聚合物绝缘材料是由大量的各种陷阱组成的其电子平均自由程很短电子几乎不可能在电场下将能量增加到可以激活具有很宽的禁带的聚合物绝缘材料中的电子因此要使其产生击穿必须要为注入的电子提供足够大的平均自由程使其在电场中积累足够的能量发生碰撞电离。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对聚合物绝缘材料的击穿来说击穿前在电极附近形成低密度区是必需的等人对这一低密度区的形成提出解释他们认为从电极注入的电子平均自由程短经过几次碰撞后很快落入陷阱中。被捕陷的电子一方面会在注入电极附近形成同极性的负电荷中心由此形成的附加电场会减弱电子的注入率另一方面由于捕陷由高能态到低能态的能量差会以非辐射的方式转移。对绝缘材料这个能量高达一方面会直接破坏陷阱处材料的结构另一方面转移给其他电子这个电子就具有足够能量破坏聚合物中的化学键或者产生自由基形成新的陷阱这个过程会传递下去直至低密度区的形成结束。除电子击穿理论等人还总结出其他击穿理论如热击穿理论该理论把固体的击穿分为稳态热击穿、热脉冲击穿‘机械击穿理论这一理论把固体的击穿归因于电动机械击穿二次效应由电动电荷等导致的固体击穿。灿将与复合使得的击穿场强发生改变并得到了如下结论外加电场的不均匀性和材料的宏观缺陷如材料有微孔或者掺杂了导电颗粒会使材料的击穿场强降低聚合物绝缘材料的击穿场强发生改变的原因有杂质或者添加剂对聚合物形态的影响、聚合物材料击穿前所形成的空间电荷对材料的内部电场的影响还与电子或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获得足够能量所引起的电介质损害有紧密联系。当聚合物绝缘材料与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时由于纳米粒子在纳米尺寸范围内显示出的量子化效应纳米粒子可能先占据基体中自由体积的部分和尺寸较大的陷阱。这样会降低自由体积的数量并将深陷阱转化为较多的浅陷阱这样使得电子能量的积聚的概率和效果产生影响使得材料的电老化性得到改观。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微米与纳米两种填料共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仍然保持在巧几的数量级即几仍然复合绝缘子使用的要求而击穿场强的平均值均相对于单组份填料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微纳共添硅橡胶使得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结构更加紧密而微米一纳米共填充的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铝复合硅橡胶的击穿场强这是因为纳米粒子可能先占据基体中自由体积的部分和尺寸较大的陷阱这样会降低自由体积的数量并将深陷阱转化为较多的浅陷阱这样使得电子能量的积聚的概率和效果产生影响使得复合材料的电气绝缘性得到改观同时提高了电绝缘性能的稳定程度。